听见•医声|无影灯下最美守护者
听见· 医声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逆行者",疫情面前挺身而出;他们是"守护者",用生命守护生命;他们是"攀登者",夜以继日地攀登医学高峰,他们是奋战在医疗服务一线的白衣战士。为了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掌上医讯特别策划听见·医声栏目,致敬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闪光的医生,也希望大家多多转发,让更多人听到默行医者的声音。
本期让我们走近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二人民医院麻醉主治医师宫海心,倾听她的医声。
“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无影灯下,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和外科医生同台,当医生安心手术的时候,他们时刻紧盯各项监测仪器设备,确保患者处于最优状态,为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当术后患者为主刀医生送来种种感谢和致意时,他或她早已隐身在手术室里,开始了新的一轮“战斗”——这就是我们的麻醉科医生。
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麻醉医生,人员缺乏,手术量大,我们科室只有3个人,每年完成手术麻醉量1200余台,我属于中间力量,上有一个副院长带领着我,下有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医师,所以,全年无休,随叫随到,半夜喊起来急诊手术是常有的事,星期天好不容易陪下孩子,手机也不能离手,怕急诊接不到电话。我属于远嫁,每年争取一个星期的休假,回家看望我的老母亲,实在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且我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们总说,妈妈,你能不能不去上班,陪我们玩会,我总回答孩子们,不行,还有人等着妈妈呢……
我是2018年有幸得到医院的栽培,前往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麻醉,中途不断学习,2020年正式进入手术室工作。刚刚开始接触麻醉的时候,感觉这门学科特别神奇,特别惊讶,只需要注射一点点药剂就可以成功的完成一台手术。带着这份好奇,我大胆的走入了麻醉学的世界。
刚开始,遇到的困难总是有的,我的导师刘宏伟告诉我:麻醉是容不得半点闪失,每次都需要严谨、认真、规范,不可存在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听了导师的话语后,我开始变得没有自信心了,总担心有什么闪失,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万一腰麻损伤了脊髓,病人出现高位截瘫了,怎么办?万一全麻病人醒不过来,怎么办?碰到一些困难气道的患者插管插不进去,怎么办?种种不自信和不安,充斥着我整个内心。
后来,我一天24小时待在手术室,一有手术,就跟着导师,看着导师跟患者沟通的一言一行,看着导师的一举一动,慢慢的我领悟到了:作为麻醉师,心态要摆正,要冷静、沉着、细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使是在写记录,耳朵也要时刻听着监护仪的声响。
我的导师告诉我:麻醉,就是把病人从正常的平衡状态改变到能够适应手术的麻醉状态,所以我们得把麻醉、手术和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我们麻醉医生需要注重手术难易程度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更要注重术前访视,综合评估患者是否可以耐受手术,同时需要考虑术中可能发生一切突发情况。
无数次的穿刺、无数次的麻醉、无数次的跌倒后再爬起、无数次的突发情况、无数次的失败后再成功,令我越来越热爱这份极具挑战性的麻醉事业,我觉得病人在我面前安然入睡,然后再平安醒来的时候,我的背后总会有那么一束光照耀着我。
麻醉中最难掌控的是孕产妇的麻醉,记得有一次半夜紧急剖宫产,胎儿羊水少,胎心不好,多耽误一分钟就能出现许多未知的变化,入室后快速椎管内穿刺,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平卧后因为孕产妇仰卧综合症原因,压迫下腔静脉,血压下降到80/35,产妇出现打“哈气”情况,经过积极处理,终于转危为安。术中胎儿娩出后,血压再一次出现下降,继续升压维持,手术快结束清理腹腔时,平面不够高,继续辅助药物加深麻醉。
多年的临床磨炼,让我懂得:麻醉学是多变的,需时时观察,麻醉医生要有忧患意识,要时刻警醒,每一场麻醉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向导师要求的那样,无论做何种麻醉,都要时刻把喉镜、气管导管放在一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时刻准备着抢救,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枪”,我们是战士,随时准备战斗,守护好需要守护的人。
《听见•医声》专栏征稿
深夜的研究、家里的孩子、随时候命的电话、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职业病……医生那些背后的努力与付出,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听到,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方式,让大家再次触摸“有时治愈,常常安慰,总是帮助”“我们要治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的职业初心。
投稿邮箱:weixin@doctorpda.cn
请不要忘记在邮件正文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手机号、微信号等),并请定时查看邮箱,以便及时沟通。
往期推荐:
医院招聘被质疑有黑幕?卫健局:考试作废!这次,医院的漏洞显眼得像在自曝